聯系電話:15902778245 李老師
18672998905 汪老師
電子郵箱:1638208523@qq.com
客服QQ號:1638208523
武昌站校區(西區):武昌區武泰閘柵欄口1號(南湖路與中山路交匯處)
武昌站校區(東區):武昌區中山路685號(柵欄口公交車站旁)
武昌小東門校區:武昌區中山路388號(小東門地鐵A出口德嘉藝術大樓)
作為第三批高考綜合改革的試點省份,湖北省今年的高考開始實行“3+1+2”模式,歷史等六個等級考科目也開始自主命題。盡管如此,作為高考科目的命題,在“一核四層四翼”的考查宗旨和原則方面,湖北卷肯定要與全國卷保持一致,但在試卷類型、試卷結構、材料選用、問題設計、能力考查等方面,也出現了很多新的變化。這對藝術生歷史教學具有很強的導向性,值得關注。
一、值得關注的四個變化
1.試卷結構的變化:
以往歷史學科的高考都是文科綜合形式。但是,今年實行的新高考方案,歷史等六個等級考科目都采取單科卷的形式。盡管卷面總分還是100分,但考試時間由原來的平均50分鐘變為90分鐘,因此相應帶來很多變化。
全國Ⅰ卷 | 山東卷(新高考) | 天津卷(新高考) | ||
選擇題 | 數量 | 12個 | 15個 | 15個 |
分值 | 每個4分,總分48分 | 每個3分,總分45分 | 每個3分,總分45分 | |
分布 | 中國史8個,其中古代史4個、近代史3個、現代史1個 世界史4個,其中古代史1個、近代史2個、現代史1個 | 中國史9個,其中古代史5個、近代史4個 世界史6個,其中近代史3個、現代史3個 | (1)單項選擇題I:1~13題,每題3分,共13個,共39分 中國史9個:中國古代史3個、中國近代史3個、中國現代史3個、世界史4個:世界古代史1個、世界近代史2個、世界現代史1個 (2)單項選擇題II:14~15題,每題3分,共2個,共6分 中國近代史1個,世界現代史1個 | |
非選擇題 | 數量 | 2個必做題、1個選做題,共3個 | 4個必做題 | 3個必做題 |
分值 | 必做題41題25分、42題12分 選做題45-47題每題15分;共52分 | 16題12分、17題14分、18題14分、19題15分;共55分 | 16題20分、17題20分、18題15分;共55分 | |
分布 | 必做題中國古代史12分、現代史25分; 選做題中國古代史、近代史、世界現代史各15分 | 中國古代史12分、近代史14分、現代史14分; 世界近代史15分。 | 中國古代史20分、中國近代史20分、世界現代史15分 |
2.選修內容的變化:
以往全國卷的歷史必修和選修模塊都是單獨命題,選修內容以“三選一”的選做題形式出現。但是,新高考和全國卷命題有一個很大的不同:全國卷一直堅持脫離教材的方式,試題考查的知識點都不在教材上,而對歷史素養的考查要求較高,因此命題有較大的自由空間,這一做法也逐漸被一線師生認可,形成慣例。但是,北京卷和天津卷等新高考試卷取消選做題、把選修內容融入必修內容的選修模塊的考查均以選擇題的形式呈現,其中以山東卷為例:第4題考查“改革模塊”的王安石變法,第12題、14題考查“戰爭與和平模塊”的一戰和二戰的相關內容,分值共9分,比全國卷的15分少6分,賦分比例明顯下降。
3.命題材料的豐富:
近年來,“新材料、新情境、新問題”已經是高考命題的常態。但是,由于地域方面的綜合因素,高考命題也形成了很多不同的風格,如莊重大氣的“京派風格”,靈活精致的“海派風格”等等。相比較而言,全國Ⅰ卷共計17道試題,采用了1幅圖片、2個表格,基本以文字材料為主;以山東卷為例,全卷共計19道試題,采用了7幅圖片、3個表格。此外,第18題采用的材料是“一個村支書的工作筆記”,形式新穎簡短,語言通俗易懂,甚至還有令大家會心一笑的幾個錯別字,非常生活化,十分接地氣。
4.能力考查的開放:
選擇題主觀化、材料題自主化,突出問題意識,重點考查發現歷史問題、論證歷史問題、獨立提出觀點等能力,目前已成為高考命題的新常態。在全國Ⅰ卷中,以第42題為代表的開放性論證題不僅是高考命題的試驗田,更是歷史學科能力考查的風向標,近年已經得到普遍認可,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經驗。
二、需要思考的啟示
1.關于試卷結構和教學內容:
近年來,由于全國卷的日漸成熟和穩定,以及教學研究的不斷深入,高考備考的經驗也不斷深入,在試卷的結構、考點的分布、答題的規范等方面,已經形成較為系統科學的復習思路和教學策略,大家熟知的,在必做題的考點和賦分比例中,中國古代史、中國近現代史、世界史的呈現三足鼎立的特點就比較客觀,也有很強的導向作用。
但是,我們也需要知道,高考命題是有一定隨機性的,有時會出現一些微調,特別是非選擇題是命題的重點,命題過程中,這些大題確定后要與選擇題的考點進行平衡,才能有較為合理的覆蓋率。例如全國Ⅰ卷中世界史的四道選擇題,盡管2014-2019年都是古代史1道、近代史1道、現代史2道,但是今年卻是近代史2道、現代史1道;再如,中國古代史的4道題一般是先秦、秦漢、唐宋、明清時期各1道,但是今年卻沒有秦漢時期的,第25、26題都是唐宋時期的;再如,今年中國古代史內容仍占28分,但是中國近現代史卻占41分,而世界史只有16分,已經突破了傳統的“三個板塊、三足鼎立”的格局。
因此,我們就要明確,高考的命題規律一定有,一定也可以總結分析,一定對教學有指導意義,但是不能過于迷信,不能過于拘泥,不能搞本本主義。嚴格落實課程標準,切實落實必備知識、關鍵能力、學科素養、核心價值,才是以不變應萬變的制勝法寶。
2.關于命題材料的問題:
其實,這不是一個新的挑戰,只是一個新的趨勢。因為,近二十年以來,高考命題都是“新材料、新情境、新問題”,并且不管是選擇題、還是非選擇題,都已是“清一色”的材料題了,大家對此并不陌生,在課堂教學和日常訓練之中都已習慣。只是,今年新高考卷的命題材料比較豐富,新穎活潑,這給我們的啟示也很清楚:在教學和訓練過程中,要盡量實現史料類型的多樣化,如圖片類、表格類、文字類的史料,要分類進行訓練,并跟進整理和總結規律,形成規范的思路和答題規范。
3.關于思維開放的問題:
這是一個新趨勢,更是一個新挑戰。因為,長期以來,武漢樂學教育的日常教學都習慣圍著課本轉。盡管對“不是教教材,而是用教材教”都已耳熟能詳,但是很少能“跳出課本看課本”,基本的教學程序還是復習課本、落實課本,即使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很多史料,但是史料的類型相對單一,基本都是課本注釋性質的,其思維方式仍是封閉式的、一元化的,這已經不能適應新高考的命題趨勢!因此,在平時的教學和訓練當中,我們的努力方向是:一要有“換個角度看歷史”的明確意識,二要盡量多選不同觀點的史料,對史料展開多元的理解,注重提升學生多元的理解和概括能力,以不同的視角去進行歷史學習。
武漢市武昌區樂學廣譽文化教育培訓學校有限公司 鄂ICP備2022020482號-1 百度統計